当前位置: >首页 ->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-> 导视

TOP

[专题策划]舌尖上的扬州(4)精致的诱惑(三)
2012-06-08 13:39:30 来源:扬州广播电视报 作者:策划:戴求 【
导读:扬州人对淮扬菜的推崇在于它的精致,这种精致已经渗透到一道菜的每一个环节,在满足了餐桌上每一道菜的色香味之后,扬州人总是试图打开背后的秘密。


         扬州的富庶,在清康熙、乾隆年间到达了顶峰,而扬州的繁盛又与盐商密切相关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明末清初,每年经扬州运销的盐达670万石之多,当时“盐课居税之半,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”。扬州仅盐税一项就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。这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相比的。盐商们家财巨万,却没有政治地位,于是便竞相奢靡。而这种奢靡追求在饮食上体现为最,为满足盐商需求,厨师们不仅苦练技艺,而且不断创新,淮扬菜无论从品系到技法都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。
         据说在扬州上买卖街旧址、友好会馆处,曾是清朝四司六局所在地,四司六局是负责接待皇帝的机构,里面有很多扬州的厨师。皇帝不在时,这些厨师便分散到盐商家里做家厨。清人李斗在《扬州画舫录》中记载了某盐商的在饮食方面的豪奢:每食,庖人备席十数类,临食时,夫妇并坐堂上,侍者抬席置于前;自茶面荤素等色,凡不食者摇其颐,侍者审色则更易其他类。比较起来,两淮八大商总之一的黄至筠在早餐时所吃的鸡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。据说黄至筠每天早起,除吃燕窝、饮参汤之外,还要吃两只鸡蛋。鸡蛋是由他的家厨所养的母鸡所生。此鸡的饲料,是由参术耆枣等研细加工而成,每枚鸡蛋价值白银一两。如此奢华的风气之下,形成淮扬菜精致的风格,丝毫不令人奇怪。
        扬州的繁荣与富庶也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驻足于此。文人的到来,提升了淮扬菜的文化品格。在中国四大菜系之中,淮扬菜的人文特色非常显著。淮扬菜讲究精致、刀工、火候、调味。这么多讲究,不是普通的厨师能够一手操作的。之所以能做到,正是因为历来有文人来品评它。“绿扬村外板桥东,富春茶社遇鱓公,黄慎昨来小盘谷,菜根香外话金农。”这是曾任《中国烹饪》主编的萧帆所作的一首诗,虽专咏扬州八怪与淮扬菜,却很能看出淮扬菜与文人的关系之密切。
        在卢氏盐商,昔日的奢华演变成今天的精致、考究。在这里,身为中餐国际名厨的居长龙做起家常菜来,也同样一丝不苟。一道芙蓉花菜,先将花菜用水焯一下,掰碎,花菜变得像一朵一朵的花。居长龙用筷子细心地将花菜一截一截放进圆盘,每一朵都是“花朵”向外。底层铺满之后,再铺第二层,逐层缩小,最终花菜经过他的手,不再是原来的样子,变成一个美丽的半球状。这时候,浇上牛奶与蛋黄制成的汁,一盆芙蓉花菜就做成了。浇汁时,居长龙特意细心地将最底层的“花朵”留在外面,不完全浸透,再撒上少许火腿末,一道家常的芙蓉花菜就做成了。
        鉴真素鸭是用豆皮制成的。六层豆皮,用牙签轻轻地别在一起,放在锅里,煎出诱人的金黄色。出锅后,居长龙将牙签一根一根取出。素鸭很快被切成一块一块四四方方的形状,再堆垛得整整齐齐。一边堆,居长龙一边告诉身边年轻的厨师,一定要挑选色泽最好的,放在上面。居长龙说,鉴真素鸭中间是有馅的,胡萝卜、冬菇、笋丝等食材,薄薄地夹在中间。豆皮经油煎这后,会变松,贴合没有那么紧。为了防止变松,他把煎好的豆皮放在锅里蒸了三分钟:“这样豆皮会粘在一起,口感就更好了。”(转下页)

Tags:舌尖上的扬州 美食 扬州 包子
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/3/3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[专题策划]舌尖上的扬州(5)平民.. 下一篇[专题策划]舌尖上的扬州(3)食材..

 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,不能发表您的观点,请[登录][注册]
 

直播扬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