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 ->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-> 导视

TOP

[专题策划]舌尖上的扬州(4)精致的诱惑(一)
2012-06-08 13:39:30 来源:扬州广播电视报 作者:策划:戴求 【
导读:扬州人对淮扬菜的推崇在于它的精致,这种精致已经渗透到一道菜的每一个环节,在满足了餐桌上每一道菜的色香味之后,扬州人总是试图打开背后的秘密。

       扬州人对淮扬菜的推崇在于它的精致,这种精致已经渗透到一道菜的每一个环节,在满足了餐桌上每一道菜的色香味之后,扬州人总是试图打开背后的秘密。
       有说法称,淮扬菜的精细源起于扬州曾经的富足,商贾对豪奢生活的需求推动了淮扬菜的精细追求和文化素养的积淀。而文化是流传的基因,淮扬菜之所以在时代变迁中能够保持精致的高贵品质,正是因为文化的力量。
       今天,这种饮食文化已经同样渗入扬州人的血液中,在这种饮食文化中,扬州人同样选择了一种精致生活的方式。

 06.jpg

        前几天,因为市容整治,老殷没有出摊。他的微博还是照常每天更新着。在微博上,老殷有一个响亮的名字:解放桥东_蛋炒饭。借助微博这个平台,很多人认识了老殷,甚至有人把他当作微博营销的经典案例加以研究。有人说,“蛋炒饭已经走向世界,只要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蛋炒饭。”借着微博这个平台,老殷也和他炒制的蛋炒饭一样,走向了世界。
        这句关于蛋炒饭走向世界的话,是马健鹰说的。马健鹰是烹饪研究专家,任教于扬州大学烹饪学院。在说完这句话之后,马健鹰迅速作了补充:“蛋炒饭是扬州炒饭的一种。”和很多广受喜爱的东西一样,关于扬州炒饭的起源,也有了种种不同的传说。有人说扬州炒饭来自宫廷,经隋炀帝之手走向民间;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蛋炒饭来自民间,经乾隆之口,走入了宫廷,从此声名远播。两种传说取径相反,也许并不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,好在扬州炒饭是淮扬菜系中的名品,这是没有疑义的。
        “没有大运河的开发,肯定没有淮扬菜。”马健鹰断言。今天,甚至扬州本地人也未必搞得清楚古运河和大运河的区别。但在当年,运河的开挖,让扬州成为交通要冲。物流的便利,为扬州带来经济的繁荣。而隋炀帝三幸江都,将名厨与各地美食都带到扬州,形成了淮扬菜南北交融的特点。用孙贤彪的话说,扬州地处南北交界,南北方的口味在此交融,形成了淮扬菜口味中和的特点。从16岁开始学徒算起,孙贤彪在厨师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48年,如今他已经是富春茶社的厨师长。
         做淮扬菜这么多年,孙贤彪最深的感触是觉得这是一门科学,永无止境。近半个世纪与淮扬菜打交道,已经使淮扬菜中和的特点融进了他的性格,这就是做事始终不徐不疾。(转下页)

Tags:舌尖上的扬州 美食 扬州 包子
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/3/3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[专题策划]舌尖上的扬州(5)平民.. 下一篇[专题策划]舌尖上的扬州(3)食材..

 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,不能发表您的观点,请[登录][注册]
 

直播扬州